【住展房屋網/台北報導】佔領立院學生即將『出關』,不過服貿協議通過及實施,對台灣所可能產生的利弊得失,將還會繼續引發正反兩面的討論,房市端應該也不例外。而這當中最重要的命題或假設就是:「台灣房市是否因此香港化?」

的確,服貿協議是在ECFA架構之下,這和香港和中國約十年前簽署的CEPA確實性質相似。而十年下來,香港確曾歷經大陸資金及人流大舉流入,短期經濟快速成長、房價快速上揚的蜜月階段,但之後也產生港人本身工作及薪資水準,甚至社會資源遭排擠,乃至買不起房等後遺症。這是ECFA或者說服貿協議生效,後台灣房市恐將香港化的論點依據。

持「台灣房市不致香港化」論述者則指出,十年前後整體時空背景並不相同;十年前中國仍是世界工廠,當時還有超低利率環境,十年後利率則已屬上升期,更別說中國經濟目前亟欲轉型,想從世界工廠轉變為最大消費市場。

不過或許這幾天一則外電消息,還是值得我們借鏡或警惕;那就是不少大陸有錢人前進英國和澳洲「掃貨」買房產,結果造成當地房價大漲,甚至使在地人買不起;之前也有類似情況的加拿大,則已經停止置產移民條款,目的也是防堵大陸有錢人大肆搜刮當地房產、墊高房價,影響本地人購屋權益。

以上消息,當然仍不能直接套用到台灣,畢竟目前台灣,特別是都會區,房價確實是在高點,租金投報率更是全世界最低。相較之下,英國或歐美自次貸風暴後,房市確實正在復原期,因此大陸有錢人還算「逢低承接」。

無論如何,資金之於房市,就像「水能載舟,亦能覆舟」一樣;如果沒有做好配套,則廣大庶民非但不會受益,更可能受害,就好比98年大降遺贈稅率造成海外資金回流,多數卻往房地產跑的結果一樣。

面對可能的陸資或對岸人士來台置產購屋,現階段官方確實已有防火牆,這包含較早的543條款或去年公佈的總量管制,其實如能切實實施,應該可將衝擊程度降到最低。但住展企研室仍要提醒,如莊孟翰教授一直提出的,兩岸地下經濟規模及活絡程度,遠遠超出外界想像,而且目前為止官方毫無對策。無論政院版服貿協議最後有無順利通過及生效,已經無孔不入的兩岸地下金流,恐怕才是台灣房市香港化與否的最大關鍵!

 

資料來源:工商時報

jsm27555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